紅海航線中斷,致使運費飆升。市場樂觀認為,這可能會讓在去年持續低迷的航運業迎來盈利修復的機遇。
回顧2023年,隨著全球加息潮的推進,各國經濟下行,消費者信心購買能力及意願均明顯下滑,加上高庫存等因素拖累,全球貿易減少,航運市場需求出現萎縮;而在供給端,運力則逐漸恢復。在此情況下,全球集裝箱運價較2022年下降一半以上。
隨集運市場運價回落,航運公司們的業績相較於疫情期間,可謂一落千丈。以中國最大的集裝箱航運企業中遠海控(01919.HK )為例,其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、歸母淨利潤雙雙大幅下滑,同比分別暴跌57.49%、77.33%。
紅海危機發生後,航運運價持續飆升。傑富瑞研報指出,2023年亞歐航線的平均運費約1550美元/FEU,而如今亞歐航線運價已經漲了一倍多,至3500美元/FEU以上。
為此,該行提高了一些航運巨頭在2024年的盈利預測,它將馬士基在2024年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(EBITDA)預測上調了57%,至93億美元;將赫伯羅特在2024年的EBITDA預測上調了超80%,至43億美元;將以星輪船在2024年的EBITDA預測上調了50%,至9億美元。
展望後市,此次由地緣政治風暴引發的航運供應危機,會持續多久呢?
有機構表示,這場危機涉及到大國博弈、多國經濟利益以及宗教因素,充滿了變數,短期內難以解決。大量船舶繞道好望角恐將持續到一季度甚至上半年,有助於支撐高運價、消化過剩運力,預計集運公司一季度可獲利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運價的漲幅可能會受限。
究根結底,影響運價走勢,最關鍵還是在於市場的供需情況。
從目前海運市場需求看,歐洲接連受到俄烏戰爭、紅海危機影響,經濟不如預期,貿易減少,對集裝箱運輸需求疲軟。
相較之下,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可能性更大一些。近日,美國人口普查局(USCB)公佈了去年的銷售數據。具體來看,2023年,美國零售總額再度刷新歷史紀錄,達到了5.13萬億美元,同比增長3.6%。這表明,即使受到持續性通貨膨脹的影響,美國零售市場依舊表現出了很強的發展韌性。美國民眾持續消費,支撐著美國線運價繼續上漲。
業界人士認為,歐美需求的恢復狀況,3月份可能會更明朗一些,若美國降息、通脹獲得控製,需求有望繼續回溫。